2025年的联合国大会,原本是各国外交官们讨论全球事务的例行平台。然而,就在大家聚焦新一轮巴以冲突时,朝鲜代表的发言却引起了轰动,几乎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。朝鲜,这个常年被国际社会边缘化的国家,时隔七年再次出现在联大的讲坛,但这次他们的发言却不再涉及核问题,也不谈半岛局势正规实盘配资,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以色列。
朝鲜副外相金仙景的讲话,没有任何铺垫或客套,开口就直指以色列,称其正在实施“种族灭绝”行为。这一言辞直接且尖锐,这种指控不仅在语气上令人震惊,甚至是国际法中最严重的指控之一。接着,他更进一步,将以色列的行动与纳粹德国的暴行相提并论,称“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暴行已经超越了希特勒所犯下的罪行”。这番话一出,整个会场瞬间陷入了寂静。人们或皱眉、或侧目,但没有人敢无视。
朝鲜并非第一次批评以色列,但这次无疑是最为激烈的一次。与之对比,许多国家在发言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外交克制,言辞谨慎。比如,中国强调“遵守国际法”和“缓解人道主义危机”;俄罗斯则呼吁“冲突降温”和“尽快停火”;即使一贯敢言的伊朗,也没有像朝鲜那样使用“种族灭绝”这样的重词,更不敢将以色列和纳粹德国放在同一个语境中。
展开剩余80%在联合国的媒体席上,各国记者开始纷纷记录这场“朝鲜时刻”。美联社称金仙景的发言是“最具爆炸性的指控之一”,《外交政策》也称之为“语出惊人”。事实上,联合国人权高专曾指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“可能构成战争罪”,但“种族灭绝”这一词汇,连联合国秘书长都不敢轻易触及。而朝鲜这次不仅大胆碰了这个词,还毫不犹豫地将其重重砸在了桌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朝鲜的发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朝中社在发言后立即发布了新闻稿,全文刊登金仙景的讲话,语气一致、态度明确。这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政治出击”。
如果说朝鲜的发言是为了“立人设”和“抢镜头”,那背后的算盘其实并不复杂。首先,朝鲜通过这一发言要在国际舞台上彰显自己的立场,特别是借巴以冲突这个全球关注的焦点,朝鲜以此为平台进行发声,正好打击以色列,进而挑战美国的中东政策。美国一直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,朝鲜的这一指控,实际上是在“打美国的脸”。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国家普遍支持巴勒斯坦的背景下,朝鲜的言辞正好契合了这部分群体的情绪。
其次,朝鲜这次参加联合国大会,已经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回归。在过去七年中,朝鲜几乎消失在这个主流国际平台上,而如今重返大会,必须要引起关注。通过挑起争议,发表激烈言辞,朝鲜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媒体关注,同时也能以最小的外交成本获得最大的国际话题度。这种方式类似于老演员重返舞台时,必须留下深刻印象。
更重要的是,朝鲜通过这一发言传达出它并不单纯是为了作秀。联合国不仅是朝鲜发声的场所,还是其“谈判的前哨站”。朝鲜长期受到国际制裁,尤其是来自美韩的军事压力。通过在联合国发出强硬的声音,它希望在朝核问题、半岛局势等议题上占据道义制高点,推动自己的立场。
而中俄两国为何没有发出类似的强硬言辞呢?这是因为,犹太问题对历史的敏感性极高,特别是“种族灭绝”和“希特勒”这两个词汇,国际社会并不轻易使用。中国强调“和平与发展”,而俄罗斯则更加关注地区的实际博弈空间,两国更倾向于推动“两国方案”来解决冲突,而不是像朝鲜那样直言不讳。
朝鲜的这番激烈发言出现在美国和以色列提出的所谓“停火换人质”计划的背景下。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后提出这一计划,核心内容是立即停火72小时、释放部分人质、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加沙临时管理机构。然而,这个计划并没有涉及巴勒斯坦最关心的问题——建国。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不会支持任何形式的巴勒斯坦国家,这意味着以色列只想停火,但并不打算解决根本问题。
朝鲜的发言虽然看似逆风而起,但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,它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下,小国的声音越来越难以被忽视。朝鲜通过这一发言,不仅在挑战大国的外交权威,也在试探国际社会是否还能容纳更多不同的声音,尤其是在道义诉求与地缘利益的博弈之间,是否还能够平衡。
朝鲜这次的高调回归,无论其动机如何,确实给全球政治格局带来了震动。在全球南方国家中,朝鲜的语言可能过于极端,但它所表达的愤怒却是许多人真实的感受。它不仅打破了外交辞令的假面,也揭示了大国背后利益计算的真实面貌。
这场发言无论如何,都是国际秩序中的一小步正规实盘配资,或许不会改变世界的权力格局,但它却是“非主流声音”日益崛起的信号。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公开发声,拒绝站队,追求“话语公平”,国际秩序的重心或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